前言
此次展览为环境设计第三工作室的教学成果展,“以物·观悟”意从“物象”本身出发,借助“物象”自身来感知世界的本源。北宋邵雍在其著作《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中提出“以物观物,性也;以我观物,情也。性公而明,情偏而暗。”在此,物,引申为万事万物。万事万物都蕴涵其内里,内里是一种需要透过诸多“物象”归纳出的自然秩序。我们常以符号化的手法主观的对“物象”进行自我解答,这正是“以我观物”的表现,而“以物观物”则是对这类手法的一种反驳。
展览设计主旨
展览主题也是对上学期教学展——“天工开悟”的一次延续性的尝试,将认识事物的视角,从由大见小转化为由小及大。自然万物从未改变其本源,仅是人类之观法时常变化,但唯一不改变的是从“物象”本身出发,感悟世界的变化。
展览内容
展览前准备
展览布置过程
设计作品展览
无尽空间
组员:张丁芳、梅钰昕、卢锦程
通过对疫情期间人们工作环境,社交场所,人际交往的调查研究。设计出针对加强工作空间的多样变化,通过体块的分解变化拼接重组,搭建出一个摒弃传统建筑的外立面和楼层的界限的办公空间。私密性和公共性有效结合可应对后疫情时代人们对舒适办公环境和安全社交场所的需求。
BABEL·TOWER
组员:杨宇飞、付育锟
千年前,洪水将人类送上巴别塔。千年后,当席卷而来的新冠疫情同人类共存,人类的生存空间又是怎样?或许,曾经的巴别塔还会在某些指示下以现今的形式到来。
城市鲸鲨
组员:曾依贝、陆润生、张月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劳动力出现分布不均或者过剩等情况,疫情的冲击,内卷化问题更加严重。面对非理性非良性的内向消耗的竞争,建筑所能给予的更多是温柔的拥抱与精神的缓解与释放。成为城市上班族的“解压室”。
过界
组员:费星烨、胡雪箫、褚逸萱
结合泉水、树和藤三种自然元素。通过道路设计在疫情发生的当下,对于疫情的处理提供保障和帮助。打破由疫情产生的人与人之间被隔断的疏离感,活化空间,挺高整体区域的人流活动,重新构建私属空间和公共空间的关系,拓宽人们的行动轨迹,提供更为丰富便捷的生活与出行方式。
后疫情下的食堂空间
成员:王佳欣、徐金涛、湛旭阳
立足于疫情冲击下的城市生活现状解读与应对策略,为维系人们日常生活的多样性、可变性、复合性、不确定性的复杂空间系统,对城市公共空间与私属空间的重构和配置提出设计概念。它可以帮助人们解决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或者提出有助于城市生活向“新常态”过渡的解决方案。
未界
组员:吴雨桐、陶昱嘉、张雅君
疫情后人与人距离变远,缺乏交流交互的共鸣,缺乏空间释放压力和交友互动的场地,符合后疫情交流空间设计。打造一个新时代,无边界,反控制的一个社交空间刻不容缓。
韵律—音乐广场
组员:徐辰岚、矫子怡、孟令悦
疫情期间,大多数室内场馆为避免交叉感染选择关闭,户外空间成为人们的第一选择,我们通过对音乐元素进行分解重组和变形,对地块进行改造,增强空间韧性。
个人居住空间及景观展板
指导老师:崔晨耕、卢彬
最后,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以物观物不应只是一种认知方式,它更应是我们创造的手法。以物观物方能以物观悟,在对多个课题的空间剖析及“物象”解读上我们将以物观物作为核心对不同空间进行重构以便掌握这门“语言”。通过此次展览,我们意在将课题的探索成果展现在您的面前,带您一起“以物观悟”。
2018级环境设计第三工作室